电梯随行控制电缆的核心功能是保障电梯运行中信号和电力的稳定传输,其设计需满足三大核心要求:
高频弯曲耐受性:随电梯轿厢上下运动(速度 0.5~10m/s),每天弯曲次数可达数千次,需具备优异的耐疲劳性,避免导体或绝缘层断裂。
抗拉伸与抗扭转:长行程电梯(如高层楼宇,行程超 100m)中,电缆自身重量会产生拉伸力,需通过结构设计抵消拉伸应力;需抵抗轿厢运行时的轻微扭转。
信号传输稳定性:需减少信号衰减和电磁干扰(EMI),尤其对于变频控制信号、通讯信号(如电梯对讲、监控)。
环境适应性:耐受电梯井道内的温度波动(-10℃~70℃)、少量油污(导轨润滑油)、粉尘及机械摩擦(与井道壁、线槽接触)。
2. 结构组成(以典型扁形随行电缆为例)电梯随行控制电缆多为扁形(少数圆形),结构分层设计以优化弯曲性能和稳定性:
导体:采用高纯度无氧铜(纯度≥99.95%),多股超细铜丝绞合(Class 6 软导体,单丝直径 0.1~0.3mm),提升柔韧性和耐弯曲疲劳性;信号导体与电源导体分开排列,减少干扰。
绝缘层:常用材料为聚氯乙烯(PVC,耐温 80℃)、交联聚乙烯(XLPE,耐温 90℃以上)或聚乙烯(PE,低介电常数,适合高频信号)。绝缘层需薄而坚韧,避免弯曲时开裂。
缆芯排列:扁形设计中,导体按 “平行排列” 分布(区别于圆形电缆的绞合),减少弯曲时的应力集中;电源芯(粗截面)与控制芯(细截面)分区布置,中间可能设填充条使结构平整。
加强件:核心抗拉伸结构,通常为:
钢丝加强:多根高强度镀锌钢丝(直径 1~2mm)平行嵌入缆体边缘或中心,承受拉伸力(长行程电梯必备)。
芳纶纤维:轻量化加强材料,用于对重量敏感的高速电梯(如超高层电梯)。
护套层:采用耐磨损、耐油、阻燃的 PVC(通用型)或氯丁橡胶(更耐候、耐磨),颜色多为黑色或黄黑相间(警示标识),厚度 1.0~2.0mm,保护内部结构免受摩擦和油污侵蚀。
屏蔽层(可选):针对高频信号(如视频监控、变频控制),采用铜丝编织(覆盖率≥85%)或铝箔 + 引流线,减少电磁干扰(如电机、变频器产生的 EMI)。
3. 应用场景轿厢随行:连接轿厢与控制柜,传输轿厢指令(按钮、指令板)、照明 / 风扇电源、对讲信号、称重信号、监控视频等。
门机随行:连接轿厢门机与轿厢控制盒,传输门机电机电源、开关门控制信号、门锁反馈信号。
对重 / 补偿链随行:部分电梯中用于对重侧的信号反馈(如限速器联动信号)。
适用电梯类型:乘客电梯、载货电梯、医用电梯、自动扶梯(部分裙板控制信号)等,尤其适用于行程≥30m 的中高层电梯。